附件1

 

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

精品课程申报表

 

 

所属学校            青岛科技大学

申报形式(单门申报/多门联合申报) 多门联合申报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课程类型(本科/高职)      本科

      所属专业大类               工学

      所属专业类              工程力学类

      申报日期                2012-4-25

 

 

 

 

 

 

山东省教育厅制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每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情况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

基本

信息

姓名

王永岩

性别

出生年月

1956.1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博导

电话

13780604286

最终学位

博士

职务

处长、部长

传真

053288959332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E-mail

wangyongyan168@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266061

研究方向

矿山岩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振动及控制

1-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理论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1高机等专业 240

2.流体力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热能2008    60

3.近代力学方法      选修课  4   工硕2007-2012   90

4.非线性力学方法    选修课  4   博研2007-2012   50

5.动静态有限元法    选修课  4   博硕 2007-2012  5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理论力学实验 24学时 240

2.毕业设计论文 240学时  20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物理、力学、机械课程群多媒体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教改项目(CZ04),2005.3-2008.12

2.力学、机械课群贯通、多媒体双语教学的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C05038),2006.1-2008.12

3.机械专业研究生系列课程双语教学平台建设,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SDYY10096),2010.9-2012.10

4.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与全面双语教学的研究,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SDYY08026),2008.7-2011.3

5.研究生考试命题、题型功能与试题四度统计分析,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ZK1102332Z1042011.9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王永岩,李剑光,国际化联合培养与全面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王永岩,石甲斌,直线振动筛相似模拟动应力研究,实验力学,2012

3. 王永岩,李剑光,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误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王永岩牵头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

2. “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系列课程英汉双语教学的研究”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3. “大学物理、力学、机械等系列课程双语多媒体教学与立体化教学研究”获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9

4.王永岩教授获“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2007

5. 王永岩牵头的“力学机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省优秀教学研究团队”,2007

(六)主编的规划教材

1.王永岩,《理论力学》(中长学时),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永岩,《理论力学》(中短学时),科学出版社,2007

3.王永岩,孙双双,刘文秀,袁向丽,朱惠华,《工程力学》,科学出版社,2010

4.王永岩,孙双双,钟云晴等,《英汉双语材料力学电子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

5.王永岩等,《英汉双语流体力学电子教程》,科学出版社,2010

 

1-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沥青、橡塑、软岩流变软化理论及相似模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094),2011.1-2013.121/10,项目主持人

2.     深部软岩流变理论与高分子材料相似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4077),2010.1-2012.121/10,项目主持人

3.     典型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计算,国家863项目子课题(2006AA04Z408-2),2008.1-2009.121/3,项目主持人

4. 深部软岩流变软化理论及其灾害防治的研究,青岛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2.1-2013.121/10,项目主持人

5. 深部软岩流变软化及破坏试验研究,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SKLGDUEK1022)2011.1-2012.121/9,项目主持人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王永岩,张则荣,振动筛试验模型和原型相似试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11,Vol.47,No.5,P101-105EI收录

2. 王永岩、吕宜美等,化学腐蚀下砂岩蠕变模型的研究,《煤炭学报》,2010,Vol.35,No.7P1095-1098EI收录

3.Wang yongyan, Zhang hongxia,etc,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Large-Sized Linear Vibration Screener and Modal Analysis of Real Type and Model    Aug.15th ISSAT2009,P417-421ISTP收录

4. 王永岩、李剑光等,黏弹性有限元反分析方法及其在软岩流变问题中的应用,《煤炭学报》,2007.Vol.32.No.11,P1162-1165,EI收录

5. Wang yongyan, Wang yanchun,Study on Nonlinear Viscoelasto-plastic Creep Model of Deep Soft Rock,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s.430-432(2012)pp168-172EIISTP收录)

(三) 获得的学术奖励

1.“地下隧道与围岩压力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与支护结构和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一体化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4/92009

2. “地下隧道与围岩压力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与支护结构和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一体化研究”,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92007

3.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政府,1/12007

4. 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政府,1/12007

5. 高校软控奖,软控股份公司,1/12011

 

 

 

 

 

 

 

 

 

 

注:本表及以下各表内容较多时可将栏目加长。


2主讲教师(每位主讲教师均需填报本表)

基本

信息

姓名

张选利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13255561606

最终学位

博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

传真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E-mail

zxl6503@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266061

研究方向

计算力学结构仿真;断裂与疲劳

2-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理论力学          必修课  4  2008-2011年,装控、高机等专业 500

2.有限元法          选修课  2  2007-2011年,机自、工设等专业700

3.材料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1年,高机、机自等专业 620

4.弹塑性力学        必修课  4  硕士研究生2007-2011  150

5.流体力学          必修课  4  2009热能,6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理论力学实验 24学时 240

2.材料力学实验 360学时 620

(三)主持和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力学主干课程教学改革,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06.9-2008.9 (主持人)

2.物理、力学、机械课群多媒体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教改项目(CZ04),2005.3-2008.12 (主要参与人)

3.力学、机械课群贯通、多媒体双语教学的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C05038),2006.1-2008.12 (主要参与人)

4.机械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全面双语多媒体立体化教学研究,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09.9-2012.9 (主要参与人)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张选利,含支座沉陷的卡氏定理,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12月第4期,P94-95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2009.

2.“大学物理、力学、机械等系列课程双语多媒体教学与立体化教学研究”或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9.

3.“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系列课程英汉双语教学的研究”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4.“力学机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省优秀教学研究团队”, 主要成员,2007.

(六)主编的规划教材

1.王永岩,张选利,刘文秀,《理论力学电子教程》,科学出版社,2008.

2-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柔性注压锚杆锚固特性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年,1/3,项目负责人;

2.层板包扎高压容器结构力学计算,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006AA04Z417)国家科技部2006.12-2009.64/9,主研人员

3.深部软岩流变理论与高分子材料相似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4077),2010.1-2012.123/10,主研人员

4.典型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计算,国家863项目子课题(2006AA04Z408-2),2008.1-2009.122/4,主研人员.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张选利,王威强,王永岩.柔性注压锚杆应力及许用拉拔荷载的确定,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231):83-94

2.张选利,王永岩,王威强柔性注压锚杆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707-711

3.张选利,路洪丽,王永岩柔性注压锚杆锚固段阻抗拉拔应力分布规律的模拟研究,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0253):75-79

4.张选利,王永岩.柔性注压锚杆不同锚固段长下的锚固特性,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22):180-184

(三) 获得的学术奖励

1. 高校软控奖,软控股份公司,1/12009

 

基本

信息

姓名

孙双双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硕导

电话

15954879536

最终学位

博士

职务

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传真

053288956266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E-mail

sunkira@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研究方向

智能材料与结构;复合材料力学

2-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材料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2机械本科各专业 600

2.工程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2机械专科及非机械类本科各专业 5003.复合材料力学      必修课  4   硕研2007-2012   24

4.理论力学          必修课  4   2007机械专业本科        12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材料力学实验 320学时 600

2.工程力学实验 200学时 500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00学时  30

4.研究生毕业论文 200学时  4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工程力学优秀课程建设,青岛科技大学,2008-2011

2.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青岛科技大学教研立项,2009-2011

3.  工程力学简明教程,青岛科技大学教材立项,2009-2011

4.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孙双双,姜先策,刘文秀.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讲好《材料力学》.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Z118-119.

2. 孙双双,姜先策,王永岩. 浅谈高校双语教学.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Z105-106.

3. 孙双双,姜先策,袁向丽. 如何在基础力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力学建模能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 24(91): 143-144.

4. 孙双双,姜先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6:27-28.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青岛科技大学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优秀奖”,2006

2.主持的《工程力学》校级优秀课程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3.指导的硕士毕业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4.机电学院教工教学比赛中获“教学标兵一等奖”,2011

 

2-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4.     形状记忆合金/硅复合膜驱动性能的非线性力学分析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即省博士基金)BS2010CL016),2011.1-2013.121/6,项目主持人;

5.     基于结构阻尼的大型风力机复合材料叶片颤振抑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72124),2010.1-2012.123/8,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

6.     层板包扎高压容器结构力学计算,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006AA04Z4172006-20083/8,主要参与者;

7.     大型风力机叶片的形状记忆合金智能结构颤振抑制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6F37),2006-20093/10,主要参与者;

8.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大型动力机械复合材料转轴低频振动主动控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1EEM031),2011-20142/9,主要参与者。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 S. S. Sun, X. C. Jiang and G. J. Sun.  Pseudo-elastic hysteresis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SMA hybrid composite lamina.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08, 23(3):298-302.                            (SCI)

2. 孙双双,Rajapakse R.K.N.D.,姜先策,孙国钧. 含形状记忆合金支撑的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8): 1376-1380.                EI

3. 孙双双,董静.记忆合金/Si复合膜驱动性能的力学建模与仿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 44 (8): 1145-1149.                                              EI

4. S. S. Sun, and J. Dong. Simulation on uniaxial-tension behavior of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ilm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09, 79-82: 1209-1212.   EI

5. S. S. Sun, and X. H. Liu. Study on the actuating performance of NiTi/Si composite film. Proceeding of the 2010 IEE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 and Embedded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 2010, Qingdao, China, p224-228.                                                             EI

 

 

 

 

 

 

 

 

 

 

 

 

 

 

 

 

 

 

 

 

 

 

 

 

 

 

 

基本

信息

姓名

刘文秀

性别

出生年月

1974.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13583224337

最终学位

硕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E-mail

lwxfine@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崂山区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66061

研究方向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2-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理论力学:必修课  4  2007-2011船舶、机自等专业600

2.材料力学:必修课  4  2007-2011船舶、机自等专业600

3.工程力学:必修课  3  2009年,机专、模专9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理论力学实验 40学时 600

2.材料力学实验 320学时 600

(三)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刘文秀、朱惠华,《材料力学》教学初探,《学术视界》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2. 刘文秀、孙双双、张攀,“牵连点”为不动点时点的合成运动分析,《学术视界》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3.刘文秀,浅议工程力学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运用,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刘文秀,从培养工程实用型技术人才角度谈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改革,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

2.“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校级奖励,3/4

3.“工程力学校级优秀课程建设”, 3/10

4.“工程力学简明教程教材建设”,获校级奖励,3/4

 

(五)参编的规划教材

1王永岩,张选利,刘文秀,《理论力学电子教程》,科学出版社,2008

2. 王永岩,孙双双,刘文秀,袁向丽,朱惠华,《工程力学》,科学出版社,2010

2-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参与的学术研究课题

1.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形状记忆合金/硅复合膜驱动性能的非线性力学分析”,山东省科技厅,2010-20132/4

 

 

 

 

 

 

 

 

 

 

 

 

 

 

 

 

 

 

 

 

 

 

 

 

 

 

 

 

 

 

 

 

基本

信息

姓名

李剑光

性别

出生年月

1980.9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13589324210

最终学位

硕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E-mail

lijianguang521@tom.com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66061

研究方向

软岩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2-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理论力学          必修课  4  2008-2011届,热能等专业 480

2.有限元法          选修课  4  2007-2012届,机自等专业400

3.材料力学          必修课  4  2008-2012届,高机等专业 480

4.工程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1届,工业等专业 200

5.力学原理          必修课  4  2008-2011届,设计等专业 16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理论力学实验 24学时 240

2.材料力学实验 360学时 480

2.毕业设计论文 40学时  2

(三)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物理、力学、机械课群多媒体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教改项目(CZ04),2005.3-2008.12 (主要参与人)

2.力学、机械课群贯通、多媒体双语教学的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C05038),2006.1-2008.12 (主要参与人)

3. 加强校企合作、巩固和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09.9-2012.9 (主要参与人)

4.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与全面双语教学的研究,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SDYY08026),2008.7-2011.3 (主要参与人)

5.机械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全面双语多媒体立体化教学研究,青岛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09.9-2012.9 (主要参与人)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李剑光,王永岩,国际化联合培养与全面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李剑光,王永岩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误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所参与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

2.“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系列课程英汉双语教学的研究”获青岛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3.“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系列课程英汉双语教学的研究”获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4.所参与的“力学机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省优秀教学研究团队”,2007

(六)参编的规划教材

1.王永岩,李剑光等,《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长学时),科学出版社,2008

2.王永岩,李剑光等,《英汉双语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长学时),科学出版社,2008

3.王永岩,李剑光等,《英汉双语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短学时),科学出版社,2009

4.王永岩,李剑光等,《英汉双语振动力学电子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

 

2-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沥青、橡塑、软岩流变软化理论及相似模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094),2011.1-2013.123/10,主研人员

2.深部软岩流变理论与高分子材料相似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4077),2010.1-2012.128/10,主研人员

3.典型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计算,国家863项目子课题(2006AA04Z408-2),2008.1-2009.122/3,主研人员

4..深部软岩流变软化理论及其灾害防治的研究,青岛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2.1-2013.122/10,主研人员

5.深部软岩流变软化及破坏试验研究,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SKLGDUEK1022)2011.1-2012.122/9,主研人员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李剑光等, 黏弹性有限元反分析方法及其在软岩流变问题中的应用,煤炭学报,20073211):1162-1165EI收录

2. 李剑光等,深部岩体多孔介质流变模型的研究,岩 土 力 学.2008299):2355-2364EI收录

3. 李剑光等,改进的蠕变模型及其稳定性,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1):62-67

4. 李剑光等,水对边坡力学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煤矿开采.2007121):8-13

5. 李剑光等,深部岩体力学中软岩多孔介质模型的研究,煤矿安全,2009, Vol.40,No.12,P8-11

(三) 获得的学术奖励

1. 高校软控奖,软控股份公司,1/12008

 

 

 

 

 

 

 

 

 

 

 

 

 

 

 

 

 

 

 

 

 

 

 

 

 

 

 

 

 

 

 

 

 

 

 

基本

信息

姓名

朱惠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7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13697651141

最终学位

硕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E-mail

 Zhuhuihua181@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266061

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及理论

2-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理论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1油储、船舶、热能等专业   600

2.材料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1油储、船舶、热能等专业   600

3.工程力学     必修课  4  2007-2011 工业等专业             150

4.有限元法     选修课   2   2009-2010高机等专业            330

5.流体力学     必修课   4    2010 热能                       6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理论力学实验 24学时 240

2.材料力学实验 16学时 600

 

(三)教学研究论文:

1. 留学生“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体会,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

2. 有限单元法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

3. 多媒体课件在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2-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基本

信息

姓名

袁向丽

性别

出生年月

1974.12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13678864052

最终学位

硕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机电学院

E-mail

qdyuanxl@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力学教研室(266061

研究方向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2-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理论力学          必修课  4   2008-2012   成型油储等本科专业 600

2.材料力学          必修课  4   2008-2012   高机本科等专业     600

3.工程力学          必修课  4   2008-2011   包装、机专等       27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理论力学实验  24学时   600

2.材料力学实验  320学时  600

(三)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袁向丽,张攀,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83-84  ISSN 1671-8372

2.袁向丽,浅谈如何提高《工程力学》教学质量,中国科技信息,2010,20:308-309ISSN1001-8972

3.袁向丽,浅谈高效教师应如何上好力学课,科技信息,201131179

ISSN 1001-9960

 

 

 

 

 

2-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1.袁向丽,张攀,孙双双,SiC晶须砂轮的晶须定向及切割性能的初步研究,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9, 1 (6): 7-9ISSN 1673-5587

(二)参与的学术研究课题

1.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形状记忆合金/硅复合膜驱动性能的非线性力学分析”,山东省科技厅,2010-20133/4

 

 

 

 

 

 

 

 

 

 

 

 

 

 

 

 

 

 

 

 

 

 

 

 

 

 

 

 

 

 

 

 

 

 

基本

信息

姓名

张攀

性别

出生年月

1976-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0532-88956266

最终学位

博士

职务

 

传真

0532-80932280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E-mail

pan_zh@qus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多相流动反应数值模拟

2-1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讲授课程:

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5届,学生720名;

工程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3.5学时/周,5届,学生480名;

理论力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5届,学生600名。

材料力学,基础课,4学时/周,1届,学生120名。

工程力学,基础课,4学时/周,1届,学生75名;

2、实践教学:

流体力学实验,学生720名;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学生480名;

材料力学实验,学生120名;

毕业设计,4名。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9年被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理论力学》2006年获院级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理论力学》2008年获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力学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排名第6

2-2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学术研究课题:

1.       强旋气固流场中湍流抑制及超细颗粒扩散聚并机理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年,排名第一,项目负责人;

2.       流态化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无定形硅粉成核机理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排名第2,项目主要成员,负责过程的数值模拟;

3.       流态化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多尺度模拟,山东省博士基金,2010年,排名第3,项目主要成员,负责过程的数学建模;

4.       基于分子模拟的过渡元素与生物磁体间趋聚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年,排名第2,负责数值模拟;

5.       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机理与高效还原炉开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年,排名2位,项目主要完成人。

2、学术论文:

1.       Effect of Boundary Layers on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 a Trichlorosilane and Hydrogen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排名第12011SCI

2.       Cfd Study on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 a Rib Reactor[C]. IEEE Computer Society, 排名第12010(EI)

3.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ircumfluent Cyclone[J], Powder Technology, 2010,排名第2,(SCI

4.       Cfd Study of Power and Mixing Time in a Vessel Agitated by Large Height Diameter Ratio Cylinder Stirrer[C]. IEEE Computer Society, 排名第12009 (EI)

5.       三氯氢硅和氢气系统中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的数值模拟[J], 人工晶体学报, 排名第12010, (EI)

3、科研奖励:

1.       高校软控奖,软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2011

 

 

 

 

 

3教学队伍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兼

职教

)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学科

专业

承担教

学任务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

所在单位

王永岩

1956.12

教授

力学

主讲

专任教师

 

张选利

1965.3

副教授

力学

主讲

专任教师

 

孙双双

1971.10

副教授

力学

主讲

专任教师

 

刘文秀

1974.8

讲师

力学

主讲

专任教师

 

李剑光

1980.9

讲师

力学

主讲

专任教师

 

朱惠华

1981.7

讲师

机械

主讲

专任教师

 

袁向丽

1974.12

讲师

机械

主讲

专任教师

 

张攀

1976.5

讲师

机械

主讲

专任教师

 

金增平

1964.1

高级

实验师

机械

实验

兼职教师

机电学院

3-1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课程教学队伍由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力学教研室高、中级教师构成,每年承担着全校1400多名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任务。团队现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5人。在读和获得博士学位5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100%。专兼职教师比例8:1。专业方面,多数成员为力学专业毕业,对基础力学掌握透彻,少部分成员为机械和力学双专业毕业,既能适应力学教学又能结合机械专业特色,在科研领域有宝贵的实践经验。

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3人,35岁以上4人,35岁以下2人,老、中、青结合,形成传、帮、带的作风,学缘结构上,8名专任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5所高校,4人有多年企业单位挂职经历,基本上避免了“近亲繁殖”,这种交叉式配置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团队在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永岩带领下,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理论力学》为主导的力学、机械专业核心骨干课程的全面英汉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改革,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广泛开展力学、机械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注重物理、力学、机械系列课程之间的学科贯通,以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广泛开展国际化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双语教学研究工作。现有的《理论力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3-2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研教改成果:

通过多年的教改教研,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理论力学-基础力学-工科力学- 机械、力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英汉双语教学平台。在国内外首创出版了力学、机械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有限元法、振动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测试技术、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随机振动与信号处理等)的英汉双语句对照电子教程和中文课堂教学软件及相关教材、教学辅导书和名师教学录像等,合计39部,1300余万字。在出版教材的同时,编制了相应的练习册,如《理论力学练习册》、《材料力学练习册》、《工程力学练习册》等,并借助网络及时公布答案。建立了所有精品课程网站,使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以及主讲教师录像的全部上网,公开发布,开放注册和免费下载,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发了《理论力学》网络学习、讨论、辅导答疑系统,在网上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使教学信息能及时反馈,教学活动能及时调整,开拓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基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是课程组坚持不懈的动力。在新的教学团队形成过程中,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方式等做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工作。编写了《理论力学》(中长学时)、《理论力学》(中短学时)(“国家精品课程主干教材”),以及《英汉双语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长学时)、《英汉双语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短学时)、《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长学时)、《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短学时)和《理论力学》(中长学时)、《理论力学》(中短学时)教材,发明了《多功能无线电子教鞭》国家专利等。

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方面专注于力学、机械课程的贯通、融合,英汉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科研的转化。将多媒体教学、形象化教学、立体化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及时把教改成果和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

 

 

 

 

 

 

 

 

 

 

 

3-3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团队老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的同时,担当业余导师作用,自觉将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在2005年率先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指定导师,并签订指导协议。规定导师和被指导人的职责和义务。导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督导,青年教师被要求完成听课、助课、读书笔记和自修计划等任务,并定期向导师汇报;同时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对新引进教师实行岗前培训,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授课技能培训和实验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配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建立岗位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团队的互动积极性,使被动安排工作变为主动寻找工作,使年青教师有更多机会与老教师交流,老教师有更多机会带领团队少走弯路。通过教学督导、科研合作、随堂听课等多种渠道,使得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近五年来,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导师的科研教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制定可行的自修计划,理论力学课程建设团队集体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理论力学精品课程骨干教师网络培训”1次;“全国基础力学教学研讨会”2次,先后有3名青年教师成为主讲教师,并获得省校级奖励;3名教师获得职称晋升;2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1名已毕业)。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指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联合课程名称

(单门课程不填)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4-1课程概述:课程的历史沿革、设计理念、课时数量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理论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工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三大部分,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各类机构运动的规律、速度和加速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机械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解决工程中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基本知识研究和解决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青岛科技大学理论力学课程设置,始于建校之初1958年,为建校四大专业的化机,橡机必修课,目的是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对机械中力学问题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目前,依然面向机械专业开设。经过多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现行的理论力学执行72学时(含实验)和56学时两种学时,长学时对应机自、高机等专业,中学时对应船舶、油储、热能等专业及专科层次。课程的定位是:加强基础,注重能力,提高素质,适应化工和橡胶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课程一直由力学教研室(前身为基础部)承担,鼎盛时期,课程组有20多名专任教师,涌现出孟庆东、张文、钟云晴,王永岩等老一辈力学专家,后经学校历年分流和精简,现专任教师8人,教研室同时承担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其他基础力学课程,所属力学学科拥有工程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课程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为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永岩教授。

4-2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理论力学是工科力学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学院机械学科大量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设计、流体力学、断裂力学等。课程在专业课开始之前的本科第三学期执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同时,作为许多高校研究生初试科目,可以在本科阶段树立学生深造信念,符合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以大机械学科为框架的特色,也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基础宽厚”的要求。

理论力学课程所讲授的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它可以单独或与其它专业课程结合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学好理论力学就可以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这一基础是学生应具有的重要素质。课程以培养机械专业新型人才为目标,而不以培养理论物理工作者为目标,以“普通”本科生为对象,对多学时的培养计划,进行过多次修订,课程内容多次优化,减轻了师生负担,使学生有可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发展方向,也为优秀的学生留出了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课程目的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学生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持续培养。   

4-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分工恰当、相互支撑,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建设双语课程

理论力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历经几代人的发展丰富,知识体系有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完善性。课程团队坚持青岛科技大学“以人为本、质量之上、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立足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先进,紧跟国家教改步伐,为后续专业课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服务。随行业的发展、社会需求、培养方案等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材编写、课后习题、例题等方面,力求体现时代性。

传统的《大学物理》和《理论力学》等课程之间有许多教学内容重叠(如点的运动学、点的动力学和动量定理等),系统性不强,占去了大量课时。为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内容,我们精选了传统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实现了相关内容的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提高了讲授起点,压缩了教学时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理论力学》教学中,适当地提高了讲授起点并把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和平面平行力系合并为平面特殊力系一起来讲授,既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又精简了授课时数。整个课程以牛顿力学理论为主线,相互贯通,实现了理论和工程实际的结合,强化了工程概念,大量的工程图片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动画使学生真正观察到了机械运动和力学过程的全貌,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克服了以前那种学什么专业就举什么例题的狭隘倾向,选编了“力学课程试题库”中的优秀试题和部分中外力学试题作为教学的例题和思考题,特别增加了有计算机动画特色的习题、思考题为例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本课程授课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对外语的阶段性和功利性学习,也发现了当时的课程设置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背离,初步产生将课程进行双语改革的想法,后来了解到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来我校学习,但我校双语教材无法满足的现状,我们适时建立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平台,编写出中长、中短学时的《英汉双语电子教程》,该教材由朱惠华老师在巴基斯坦班授课中使用,反映良好。该双语教学平台的建立,正好弥补了学生的大学英语之后英语学习空白,使学生既能提高外语水平和再深入学习和应用外语,又能懂力学课程主干的专业知识。在制作中我们重视力学专业英语语言基础,编辑由浅入深,并注意到语言的基础关系,注意专业词汇的复现率、力求语言文字的通俗易懂,英汉对照,图文、动画并茂。特别是,在教学中我们着重讲解西方文化对同一科学问题与东方文化不同的表述方法,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东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汇,多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多元思维。通过语言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东西方语言文化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了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表述能力,提高了外语水平。培养学生有双重语言文化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现了面向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4-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团队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注意到理论力学课程本身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始终在探索将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可视化、动态化。结合计算机和多媒体,形成了理论公式、文字、图片、运动动画、图形和口授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研制了300余个计算机动画仿真图形,使书中静止的机构图形运动起来,使学生能充分地观察到整个运动的全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听觉和视觉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与学的设计中,我们力求动画设计新颖、精美、逼真,讲授顺序编辑合理,各种图形色彩分明,工程图片真实、生动,制作精美、有创意,表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应用价值。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立体化多媒体教学和粉笔板书相配合的教学模式,大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是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一次革命。另一方面,现代化立体化教学的实施,精简了学时,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原来传统教学方法理论力学用100110学时的教学内容,可压缩在7080学时完成,而7090学时的内容可在4060学时完成,并能保证学生消化理解。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既减轻了教师画图、板书等烦琐的工作,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增加、删减或调整讲课顺序,有扩容性和扩展性。各重点章节后均设有习题课和小结,还有阶段复习和课程总复习等特点,可适用于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

此外,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团队自行研制了“多功能无线电遥控教鞭”3项国家专利产品,经过系列升级,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推广应用前景良好。配合多媒体设备,提高了课堂教学教师的宣讲自由度,延伸了教学空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5课程实践条件: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程教学团队研制了理论力学教学模型、CAI教学软件和课堂教学软件、教学辅导书、习题册等扩充性的课程资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

实验课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共2学时,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概念,了解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关系,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目前,国家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中暂没有实验的要求,全国各高校中具备开设理论力学实验条件的也为数不多。

20076月,适逢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评估,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我们加强了实践环节的建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规划,我们成立了《理论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基地,引进了振动综合实验教学系统,具备了开设实验课的条件。

目前,基地共有三套实验设备,先后有7名教师经过销售公司方面专人培训上岗,配合该组实验设备,我们可以进行机械振动部分的实践环节,专为加强机械专业学生对机械振动的认识而设。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演示实验能正确认识振幅、频率和振型等基本振动参量的含义;识别共振并理解共振的本质;绘出多自由度振动的振型;了解主动隔振、被动隔振以及油阻尼减振原理等。

我们的实践环节从一开始就注重规范。开设伊始,我们即修订了《理论力学教学大纲》,加入实验课,并制定了《理论力学实验教学大纲》,以校内文件的形式给实践环节定位,邀请校级督导听课指导,同时加强主讲教师试讲试做和相关实验室文件的制订。目前,《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理论力学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日志》、《实验安排表》等都已规范成册,给实验室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经过两个学期的授课,学生普遍对实验课感兴趣,对该项教学改革反映积极。下一阶段我们准备申请实验课单独授课或增加实验学时,以使学生实实在在锻炼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4-6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站畅通,能够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并承诺其余教学录像1年内全部上网。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理论力学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在申请之初,即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此次作为申报课程群的核心网站),教学资源包括主讲教师录像、电子教案、教学大纲、习题解答等等都已上网,学生可以方便地下载浏览。其中特别成立了《理论力学》国家精品课建设基地,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力学资料,并有专门人员负责网站建设和教学资源分配。目前可在校园网上搜索到《理论力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站,2007年我们又找专人研制了《理论力学网络学习辅导答疑系统》,师生可以在网上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发挥了国家级教学名师作用,使教学资源共享。目前,课程的全程录像已经录制完成,由超星公司出品,后期制作可望在半年内完成。

教材选用方面,原来以哈工大版理论力学教材为主。近年来,在课程负责人王永岩教授带领下,课程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在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理论力学》(中长学时)、《理论力学》(中短学时)(“国家精品课程主干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英汉双语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长学时)、《英汉双语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短学时)、《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长学时)、《理论力学电子教程》(中短学时)和《理论力学》(中长学时)、《理论力学》(中短学时)教材等共计21部,对应电子出版物光盘19部,同时编写了《理论力学练习册》、《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等,各教材配套齐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012年《理论力学》教材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材。

 

 

 

 

 

4-7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结果优良,评价材料真实可靠

课程教学团队立足于基础课教学,每学期有四次集体教研讨论,包括宣讲技巧、板书设计、重点难点、作业批改、习题答案、学生听课情况等都在讨论之列,教师们的辛勤工作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学生的一致肯定,近几年中,主讲教师刘文秀、张攀等获得学校教学效果奖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孙双双老师获得教学标兵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王永岩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校十佳育人标兵称号。朱惠华老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校外评估专家对教学效果的一致认可。

1.课程附属教学成果(教学软件、教材、教学模型、试题库等)已推广到全国27个省市、230余所大专院校使用。反映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石油大学、辽宁工大、湘潭工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大连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等使用该课程成果后的评价是适用性强、动画生动、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既精减了学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教学效果良好。

2.2004年“物理、力学课群立体化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059月该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被教育部专家鉴定为:成果属国内外首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很大的使用价值。20089月团队负责人的另一课题“机械、力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全部双语多媒体立体化教学研究”在北京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属国内外首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使现代化双语教学有了重大进展,建议不断改进并进一步推广使用。

3.后续课程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我们抽样调查了后续课程的师生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评价。有95%的师生对理论力学教改成果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机械设计和动力工程专业课程反映更好,说:“由于在学习物理、力学系列等基础课时观察过许多多媒体动画,已经有了形象化思维,所以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中很容易理解机械运动、动力工程的力学过程”。很多学生还获得了省、部机械设计等大奖赛的奖励。

4.课堂教学效果优秀。得到了教师、学生的高度评价。课程负责人王永岩老师的课很多教师前去听课学习,起到了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并多次应邀到东北大学等全国高校讲学和示范教学,得到了同行的好评。课程组其他教师的教学效果也都是优良以上,对职称评定助益良多。

5.课堂实录质量高,为专业电视台制作。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准确,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应用得当,教师教学能力强。主讲教师王永岩教授等老师仪表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路的跟踪,有明显的师生互动效果。是优秀教学效果的一个展示。

 

 

 

4-8课程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 优化精简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讲授起点,压缩了教学时数,提高了教学效率,注重力学、机械课程的融合、贯通。

2. 创新研制了理论力学-基础力学-工科力学-力学和机械等系列课程的多媒体英汉双语教学系列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教程、课件、习题册、题库、教学模型、电子教鞭、双语教材、网络教学和名师教学录像等),搭建起多媒体双语教学平台。

3. 注重课程网站建设和网络教学的互动,深度、广度和信息反馈。

青岛科技大学《理论力学》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属于领先水平,早于2006年即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经过近6年的建设,出版了系列的英汉双语电子教程等教育资源,软件、硬件各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和完善,教改成果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同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理论力学课程相比,各具特色。但课程与行业的联系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为行业服务的特色不够明显,缺乏更多的科研项目支撑。

4-9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1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课程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按照青岛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通知,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以及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继续开展相关的建设工作。坚持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全面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以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符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教学团队,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材和教辅建设,使理论力学课程成为名符其实、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国内同行中进一步加大辐射影响。

由于理论力学课程在前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工作,课程建设方面的材料较为齐备,所以,以后的课程建设主要表现为对之前建设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大致步骤和进度如下:

1)按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内的教学任务,课程组讨论并编制新培养计划下对应的理论力学A和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完善基本教学文件;争取学院用人计划名额,引进1名博士,缓解当前教学任务繁重压力,使课程组成员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教研和改革中。

2)完成与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课程的整合,修订之前出版的《工程力学》教材,修订《理论力学练习册》,研究《试题四度分析系统》;加强教材和教辅建设,编写《英汉双语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等机械类双语教材和电子出版物。

3)继续理论力学与其他相近课程的整合,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带动作用,完善几门课程的网站和网站内容等,特别是课堂教学录像,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将实践和教改成果内容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目前,课程负责人王永岩教授的全程录像已经于去年录制完成,由北京超星公司出版,后期制作可在半年内完成。

4-10学校的政策措施: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青岛科技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青岛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方案要求》、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资助办法》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2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6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11配套投入。

课程组在过往的教学改革中,积累了较多的教改经验,有明确的教改方向和鲜明特色的教改成果,有条件继续实施并获得进一步的成果;课程组在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时,获得了共计60万的资助,目前还有较多结余,经费方面可以有效保证课程组后续教学改革需要;另外,学校在教改方面每年有较多的项目和经费支持,以及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可以保证课程建设的后续进行。

目前,学院已经专门划拨60平米办公空间,作为理论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基地,并配套资金引进理论力学综合实验装置。这些硬件条件的提供为课程的后续建设给予极大支持。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人才引进计划。

本课程已上网资源情况:网上资源(含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1.     课程教学大纲 (2份)

2.     中文电子教案 (1套)

3.     双语电子教案 (1套)

4.     主讲教师录像 (15章)

5.     课程试卷及答案 (2份)

6.     实验报告和指导书 (2份)

7.     辅导答疑系统BBS 1套)

 

此外还有课程简介、教师队伍、考试大纲、参考文献、综合材料等。

课程网址:http://jd.qust.edu.cn/jpkc/lllx/index.htm

其他情况说明(如果需要):